零碳园区智慧大脑

在碳中和背景下,园区正面临更高的能效管理与碳排合规要求。德塔精要围绕“负荷为轴、源网荷储协同”的核心理念,打造全栈式零碳园区智慧化解决方案,助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、提升运营效率与品牌价值。

  • 典型痛点

多能源接入,调度复杂,绿电利用率低;

负荷波动大,缺乏预测能力,用能效率低;

系统割裂,碳核算难、数据采集不全;

运维依赖经验,缺少智能化支撑。

  • 解决方案

负荷协同调度平台:以负荷为中枢,联动源侧发电、储能调节、用电负荷,实现全局优化。

碳资产管理系统:支持碳排放核算、碳足迹分析、碳配额管理,助力园区低碳运营。

AI+低代码平台支撑:快速构建符合园区业务的能源数字化应用,部署快、扩展强。

一体化智慧驾驶舱:打通数据链路,实现能碳可视、可控、可优化。

  • 核心优势

✅ 以负荷为抓手,提升绿电利用率和用能效率;

✅ 多园区落地经验,支持快速复制;

✅ 平台化架构,适配多种园区类型;

✅ 提升合规能力,打造示范标杆。

  • 客户价值

节能降本:精细化管理负荷,实现降本增效;

合规管理:快速构建碳核算与碳排监管体系;

品牌提升:打造智慧低碳园区,增强ESG影响力;

数字沉淀:构建统一的“能+碳+设备”数据底座。

1_1_首页_园区视角.png image.png  



智慧储能平台
  • 行业痛点

在“双碳”与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,传统储能面临诸多挑战:

* 多系统分散,调度效率低

* 故障难预警,运维成本高

* 难参与市场交易,收益低

* 各站点无法统一管理和复制

  • 解决方案

德塔精要推出智慧储能电站全域运维方案,打造统一智能中枢:

安全感知:实时监测设备状态,AI预测故障,防患未然

高效运维:无人机+移动端协同,数字孪生直观可视

智能交易:策略优化,提升收益能力

统一管控:多站点集中管理,支持集团级部署

平台赋能:零代码搭建业务场景,智能操作

  •  方案优势

更安全:AI预警,主动防护

更高效:响应快、人力省

更赚钱:多市场联动,收益提升

更易用:可视操作,快速上手

更可复制:平台化部署,标准推广

  • 客户价值

 ✅ 降本增效 ✅ 提高收益 ✅ 管控统一 ✅ 快速交付 ✅ 支撑能源智能化转型4_1_储能站的副本.jpg


4_1_储能站的副本.jpg


4_2_储能单元.png



综合能源工程智慧场站平台

  • 行业痛点

工程信息割裂: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缺乏协同,系统各自为政,项目交付效率低。

数据融合困难:不同专业(电气、热控、土建等)数据标准不统一,视图无法打通。

运维响应慢:设备运行状况难以感知,运维调度依赖人工,缺乏数据支撑。

经验难以复用:每个项目各自建设,无法沉淀经验,整体效率提升困难。

  • 平台方案

德塔精要打造“综合能源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营平台”,构建覆盖“感知-建模-运营-决策”全链条的场站数智中枢,支撑综合能源项目从设计到交付、从运维到优化的全流程管理:

智能建模:融合设计数据、BIM模型与GIS地图,生成具象化数字孪生场景。

统一运维:打通风光储冷热源等多设备接入,搭建统一监控与调度平台。

数据中台:实现跨系统的数据治理与指标管理,支撑设备状态与能效分析。

工程复用:标准化构建与资产归档机制,支持项目成果快速复用与演化。

  • 平台优势

标准兼容:全面支持CIM/IEC 61970/61850/GB-T 41047 等主流电力通信与建模标准。

模块化组件:支持“拼积木式”构建功能模块,快速部署生产监控、安全环保、智能预警等系统。

AI 原生驱动:内置德塔 GPT 智能助手,支持自然语言调度、风险预测、报表问答等功能。

全要素运营视角:围绕“设备状态—能效指标—运维流程”构建统一的可视可控闭环。

  • 客户价值

统一视图,打破孤岛:实现项目全周期、跨专业、跨系统一体化管理;

运维效率提升:提升重大项目的管理响应与设备维护效率,节省30%以上的运维成本;

项目经验可沉淀:成果沉淀为“工程数字资产”,支撑后续复制部署;

支撑精益建设与运行优化:助力综合能源项目全过程提质增效,降低交付与运维风险。

数字能源2.png

输配电智能运维平台

  •  行业痛点

随着输电线路延伸、环境复杂化,传统“人工巡一遍”的方式暴露出严重短板:

效率低:人工巡检费时费力,难以频繁复查;

覆盖差:山区、跨区线路易出现盲点;

风险高:隐患发现滞后,决策响应慢;

系统碎片化:GIS、SCADA、无人机等平台分离,信息孤岛严重。

  • 解决方案:

德塔精要打造“可视、可测、可判、可控”的一体化运维新范式:

看得见:数字孪生+GIS动态建模,实现输电线路全景三维可视;

测得准:融合无人机图像、点云、传感器等数据,AI精准识别缺陷,识别率96%+;

判得快:趋势识别+预警分级,提前预测弧垂变化、杆塔沉降;

联得通:低代码平台组件化集成GIS、SCADA、机器人、无人机等系统,按需拼装、快速部署。

  • 核心优势

全栈低代码平台:自研平台,支持快速模块化配置; 

 组件化架构设计:功能灵活拼装,支持多项目复用;

 智能识别能力强:AI识别锈蚀、裂纹、异物等缺陷,远超人工效率;

 高可视化体验:从调度、监测到运维,全链路透视可控

  • 客户价值:

看得清、管得好、降本增效有实效

✅ 运维效率提升超 50%

✅ 风险识别提前预警,减少故障响应时间超 70%

✅ 巡检图像自动识别分类,人工干预大幅减少

✅ 抢修响应时间从 6小时压缩至2小时

✅ 管理成本逐年下降,方案可复制推广至多线路、多区域

66581836756bb.jpg